中国专业的国际教育交流服务机构
留学e网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老首页 > 留学生活 > 英国留学生活 > 英国留学生活经验共享 > 英国留学学习

在英国留学期间的苦与乐

  2004年,林想取道伦敦,转而赴伯明翰,就读于伯明翰大学。2008年毕业后回国,就职于海航集团,后者因为急速扩张而吸引大量国际化人才。

  伯明翰的苦与乐

  据说每个留学生背后都有一段交织欢乐与痛苦,幸福与辛酸的故事。和林想见面时,我希望能从他那里听到一些波动曲折的经历,当我问他英国生活是不是很辛苦,饮食是否习惯,学英语有什么困难时,他笑了,似乎识破了我想引导他痛说革命家史的阴谋。在午后温暖的阳光下,林想说,将来如果有机会,他还想回到英国去,不一定是伯明翰,在英国某个小城市,从事一份喜欢的工作,或者自己做点小生意,最重要的是那种熟悉而舒适的节奏生活。

  猜中开头没猜中结局

  “希思罗,我来了。”坐在飞往伦敦的飞机上,林想心里不禁泛起了激动的涟漪,他甚至有点不相信他已经到了遥远的英国上空。虽然从计划出国到真正成行,过程既焦灼又漫长,中间还经历过被英国大使馆拒签的挫折。但是当他被美梦成真的眩晕感击中时,这一切都显得那么不真实。直到他走下飞机,放眼望去,全是陌生的面孔,人们步履轻松,都有明确的目标方向。但是他不一样,在陌生的国家,举目无亲,他的英语又不好,彷佛闯进了斑马群的马,很快激动和新鲜感就褪去了,代之以孤独和担心。

  “我为什么要费尽精力到这么一个和中国远隔千山万水的地方来呢?”在从伦敦到伯明翰的路上,他就遏制不住地冲动,想掉转头回国。“刚到英国时,想家,那是翻来覆去、欲罢不能地想。”他的思乡情切最突出的表现是每当肚子饿时,就不由自主联想到米饭。幸运的是,他的房东是个热爱中国文化的人,餐厅里摆着中国白酒,听说在酒窖里还珍藏着一批上世纪80年代的茅台酒。房东为他提供中国式晚餐,虽然烹调手法简单,但足以抚慰林想背井离乡的漂泊感。

  他想回国的念头持续了整整一年。异国生活的不适应,语言学习的压力,经济负担像三座大山,感觉难以承受时,回国的想法就一直在他脑海里盘旋,他想摆脱负担,重新回到习惯的环境中去。直到时间的车轮驶过2004年后,他蓦然发现,日子没那么难熬了。“朋友多了,也不担心学费和生活费了,所以也就不再慌张了。”

  他用先苦后甜来形容他的五年留学生活。结束语言学校的学习后,他申请到了伯明翰大学,在商学院学习金融专业。每天上课下课,学习之余,他固定在伯明翰市的展览中心打工,除此之外,他还打了一些零工,打工收入可以应付生活所需。有意思的是,别人打工的主旋律是累或者苦,他的主旋律是快乐。原来,他的工作内容基本上都跟吃有关,比如,在展览中心,他应聘的是饮食部门的岗位。这类工作的好处多多,不但可以品尝美食,还可以节约食品开支,而食品这块正是他最大笔的开支之一。

  在假期里,他跟朋友去旅行。海边沙滩上,三五个好友一起渡过一个快乐的假日,暂时忘记了学业和打工,只享受眼前的美景。在英国旅游,学生身份可以享受多重优惠。在英国几年,他多次跟朋友外出旅行,印象最深刻的是苏格兰,不管是著名的苏格兰格子裙,还是悠扬动听的苏格兰长笛,都给人愉悦的感官享受。

  主动学习

  在伯明翰大学读书时,林想感觉学习难度并不高。无论是课堂作业、论文还是期末考试,他都能游刃有余地应对。读研究生的一门课程时,他自认为期末考试可以考90分以上,就没有做作业,放弃了作业的分数。“学习压力不大,应付起来还是很轻松的。”他回顾说。

  但是,学习不仅仅是应付考试。虽然为了打工,他可以从不太重要的课程上逃出去,但是他非常清楚,必须得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在学校里学到有用的东西。比如他会按照老师开的书单,从图书馆把这些书借出来,非常认真地研读。他认为有目的地学习是保证主动学习的前提。“有目的是说,你在学习之初,就要明白你将来想从事什么类的工作,然后,你根据职业规划,学习相关知识和技能。”

  在英国,他看到了不少小留学生。他们在高中甚至是初中时,就被家长送到了英国。因为缺少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的学习流于形式,慢慢不再上课,拿着家长的钱,在英国四处飘荡,游手好闲。他的一个亲戚家的孩子,在读预科时,学习成绩优秀,申请到了英国排名非常靠前的学校,专业也好,可是和预科有人监督不同,大学时,只身北上伦敦,在宽松的环境中松懈下来,好几门考试不能通过,最后被学校开除。

  都是金融危机惹的祸

  刚到英国时,林想也会习惯性地将商品价签上的价格转化成人民币。后来开始挣钱后,他就不再这么做了。从而发现英国的消费压力不大,生活比较轻松。按照英国小时工最低工资限制,他一个小时的收入可以买一个麦当劳套餐,而在国内,一个小时的收入还不足以买一个汉堡。在奢侈品领域,英国的价格优势更加明显。每年打折期间,购买一套BOSS西装,只需要三四千人民币,而在国内,价格通常超过一万。英国打折季开始时,商店前总排着长长的队,LV店的门口几乎清一色的中国面孔,彷佛全伯明翰的华人都赶来淘打折的便宜货。

  英国普通大学毕业生的起薪在2000~3000英镑,而在英国的菜市场,傍晚时,可以花一英镑买到一盒蔬菜。林想就有这样的经历,花两英镑买到一箱青椒,几乎吃了将近一个月。英国的住宿条件不错,学生有两种选择:住学校宿舍和在校外租房。只有伦敦,住学校宿舍相对便宜,在其他城市,都是在外租房划算。他和三个室友一起租了一个联排别墅,别墅外面的草坪又大又漂亮。每天傍晚,三三两两的人出来踢球,一会儿就汇成了几支队伍,踢得不亦乐乎。到了周末,还有些少年队、青年队的学生球员被教练领着来练习。“在英国工作的话,从经济角度来说,肯定是比较惬意的。”他解释说,在习惯了英国的生活后,他决定毕业后留在英国工作。

  大学实习期间,他找到了一份实习的工作机会。和打工比起来,实习工作的收入更多。而且和国内不同,实习单位招收实习生的主要目的是挑选人才储备,不出意外的话,实习结束时,单位就会给实习生发offer,这样,实习生毕业后直接去单位上班。每年的固定时期,招实习生的单位就到英国伯明翰大学来开演讲会,设置招聘窗口,以招揽合适的实习生。

  实习结束后,经理找林想谈话:“鉴于你表现出色,公司希望你毕业后加入。”他告诉经理,按照计划,他还需要完成硕士生课程,如果将来有机会,他愿意加入公司,但是目前他仍然希望还是先回学校学习。经理微笑着说希望一年后见,就这样,他结束了实习,回到学校开始读硕士学位。

  2008年,风云突变。“金融危机来了。”以前知道危机是从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似乎离现实生活很远。这次,他切实感受到危机来了。伦敦的金融城里风声鹤唳,以前他就听人说金融城里华人机会少。据说在金融城,西欧人是最受欢迎的,其次是欧盟里的东欧人,再次是澳大利亚人,华人排到了最后,不但工作机会少,升迁的机会也少。金融危机爆发后,不仅金融城的大门关上了,就连原来的实习单位也在收缩财政,原本给他保留的职位没有了。

  在金融危机的大潮中,他成了随风飘荡的一叶扁舟。学机械的、学IT的同学都找到了工作,学金融的他还在苦苦搜索。“回国吧。”同学向他建议。和英国严峻的形势不同,回到中国,他参加了三次面试,都得到了OFFER。但是在国内已经工作两年多的林想说:“如果有机会,我仍然愿意去英国工作。”

  (编辑:Hem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