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国际教育交流服务机构
留学e网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老首页 > 留学资讯

澳洲邂逅"红学家"

    鲁迅曾经说过,读一本“红楼梦”,就可以了解中国社会的全貌。对中国人是如此,而对研究中国历史、喜欢中国文化的外国人来说,“红楼梦”更不啻是一部文学圣经,是最高的文化殿堂。能够读懂乃至读透“红楼梦”的外国友人,最终被冠以“红学家”的称谓,那真是凤毛麟角。


    很巧的是,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我同著名的“红学家”闵福德教授不期而遇。一天到澳大利亚国立大学亚洲研究院采访,当下正流连于春光明媚的校园小径,一位老人在我们身旁停下自行车,手里还拿着头盔,微笑地用中文冲我们说“你好”!我们赶忙回礼,谈话间了解到他就是亚洲研究院的教授,当下便约好了改日登门采访,老先生一口答应了,然后匆匆离去。望着他一身便装,不修边幅的背影,自然地感受到了这里自由自在的空气。


    闵福德何许人也赶忙回饭店上网查资料,一看吓一跳,原来大有来头啊。闵教授出生于英国,毕业于牛津,师从英国老一辈汉学名家霍克思, 后来不仅当了老师的乘龙快婿,还翁婿合力著出《红楼梦》的英译本《石头记》,成为至今仅有的两个《红楼梦》英文全译本之一。除此之外,闵福德还先后将《孙子兵法》和当代武侠大师金庸的《鹿鼎记》介绍给西方读者,可谓著作等身。虽然出身英国政治望族,但闵福德多年一直在中国大陆、台湾和香港等地从事教学与翻译工作。退休之后,他又回到授予自己博士学位的母校澳洲国立大学,如陶渊明般归隐田园,在堪培拉这片宁静的星空下继续自己的研究和翻译事业。


    第二天准时赴约,办公室推门进去,老先生正伏案敲打键盘呢。招呼我们随便坐。不大的办公室,应该说是书房,四面全是书柜,有成套的古装的和简装的中文书,有英文、德文的多种书籍,有他自己的各种出版书籍,办公桌后是大块头工具书,其中英中和中英词典占了大半。空档处挂了一幅字,和两幅卷轴山水。斯是陋室,除了书就是书,还有阵阵墨香。


    落座后便谈起红学,闵教授很高兴,主动说这方面可以用中文谈,的确,他对“红楼梦”太熟悉了。当话题转到中外文化交流后,他承认用英文更能表达清楚。他建议记者到国立大学的校园里走一走,就知道有多少中国留学生在此求学。当然,这种交流绝非是单向的,闵教授目前开设的中国文学和翻译课也吸引了众多澳本国的学生。谈到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即将对澳大利亚进行的国事访问,闵教授更愿意从文化的角度去解读其影响。站在与中澳两国都有密切联系的“旁观者”角度,他认为,当今世界国与国的交流不再局限于政治和经济,文化和人员交流已愈发显示其重要性。闵教授高兴地看到,近年来中澳两国的领导人互访,都非常强调强化双方的科技、文化和教育合作,这正是一种着眼长久友好关系的决策。“你在我办公室外面的布告栏中看到了吧9月又有一批上海的学生要来到澳大交流访问!”闵教授眼中露出期许的光彩。


    采访结束时,闵教授解释了自己中文姓氏的含义,“闵”字的形意即“用文学打开一扇了解中国的大门”。(编辑: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