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近日腰痛发作,我急急打电话回去,嘱咐吃药看病。电话那头,父亲似乎并不在意。我一顿安慰鼓励,什么现在不注意身体,老来自己受苦云云。末了,父亲悠悠的说,“我活那么久做什么呢?我觉得只要活够60岁就足了,老了也没什么意思。”
我当时就愣住了,挂下电话,我问自己:父亲为什么会觉得活着没意思?第一次,我开始认真的思考和父母间的问题。
对于父母的健康,我也曾常常埋怨,一有病不好好看医生吃药,只管拖着熬着,让我们在外地不无担心。我们自己的工作已经够忙了,烦心事已经够多,还要像盯孩子一样,盯着父母看病吃药,累啊。而我也一直简单的以为,给父母足够的金钱保障,让他们高枕无忧,不就好了么?他们应该快乐了吧?
和父亲的对话,让我思考父亲当下的心境。父亲过去是家里的顶梁柱,家里的经济一直靠他支撑。如今儿女大了,不再需要操劳了,他也仿佛成了闲置品,甚至角色对换,改由儿女抚养照顾。他大概觉得自己很没用了吧,况且身体还常常出毛病,恼人的病痛时时发作,仿佛一再提醒他已经老了。
他可能觉得生活乏味。年轻时热闹的奋斗,老了生活却忽然冷清了。子女们都不在身边,生活除了一日三餐,和老友们下棋聊天,没什么事情可以做了。人生的种种悲欢困苦都经历过来,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年纪,日子闲着,时间空着,病痛时不时上门扰着,下半辈子需要子女照顾着,未来人生也不过如此了,日子再长也是简单重复,咂不出乐趣来了。
我忽然开始理解了,理解年老的父母长辈的需要,没有什么比得过最好的陪伴。可是陪伴,对于身在海外的你,拿什么给呢?
距离之痛
我们能漂到海外这么远,大概都有一颗不安份的心。我们一路往前,斗志昂扬,美其名曰“为了实现自我价值。”而父母大概也是骄傲的,人前人后说起,子女在海外留学,工作,多么了不起!可是时间长了,这骄傲里也免不了生出担忧来:相隔这么远,将来老了怎么办?
我常常安慰父母,过几年我会回国的,现在不过是在外面攒些工作经验。再说国内经济那么好,肯定要回去发展啊。说这话的时候,我很心虚,谁知道我哪一天回去?谁知道我还回不回得去?海外呆久了,舒适惯了,不想再挪窝也是有可能的。也常常计划想把父母接过来住。父母一脸担忧,我们去做什么呢?说话都听不懂,又没几个朋友,有什么好玩的?不管我如何游说此地如何好山好水好空气,父母仍然没有动过心。看来将来父母养老更是不会打算来这里了。
我们是要奋斗的,我们是要为个人理想努力的,我们还年轻,有无数对生活的梦想。可是父母却在日渐老去,经不起时间的消耗。个人的努力指数和成绩是日益上涨,和父母的相伴时间却是过一天少一天。此间矛盾,多少人心有戚戚。
有个在海外创业的朋友,母亲大手术期间回国呆了半年,陪伴在病床前服侍左右。不管公司经营多么困难他从未想放弃过,但是那半年,却让他常常动摇:是否还要来到英国?母亲虚弱的身体,令他不忍放下。再回来,又是忙忙碌碌,一年都难得回去一趟。内心一番挣扎,虽然最后他还是回英国了,虽然他母亲如今身体健康,但人在海外,对父母的牵挂却是一把无法打开的心锁,令他难以释怀。
自由之惑
当然,在父母管束之外生活,不能不说有另一番自由自在。没有父母唠叨,没有形形色色的压力,没有要服从约束的规矩,海外好像是一个新天地。不管是未婚大龄男女,还是刚出校门的青年,都或许会找到远离父母生活的自由之乐,没有“逼婚”的压力,没有对就业的唠叨,没有因生活习惯差异产生的矛盾等等。
可是不可否认,时间和空间把我们和父母之间的距离拉得越来越远了。生活在外,我们习惯了“报喜不报忧”,有了困难,有了心事,不是去找父母,而是身边的朋友。到最后,你发现和你有共同语言的人,是闺密,是老友,是知己,却不是最亲的父母。年龄隔代的差距,不同的生活背景,又因为这空间的遥远,使得和父母的沟通越来越趋于程序化。这亲情之憾,是不是一个自由在外生活的代价之一?
朋友琳每年回家探亲必尽量争取可以呆足一个月,哪怕和父母没什么话说,哪怕最后自己呆到很无聊。独立勤奋的她,10多年一直在外独自闯荡。大事小事都自己搞定,父母之间的交流就是问问好,报报平安。多年埋头于自己的事业,在她忙碌的日程里,从不曾细细观察,不曾深深留意,时间流逝,父母真的就已经老了,从过去精神焕发的壮年,到了需要你扶持需要你照顾的苍老之岁。她忽然意识到,这么多年来她未曾好好和父母拉拉家常,分享她成长的乐趣和苦痛。她也未曾去了解父母的真正心境,父母的担忧,父母的喜乐。而同时,父母养老的问题也突然的摆在了面前,人在海外,她不知道如何选择去留。
古话常说,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我想起我一位校友Hilary,硕士毕业后因为舍不下父母,她选择了回国工作,但英国却从此成了她的思念。她深深喜欢这里,希望可以多停留,多品味这丰富的异国文化,可是她更不忍远离父母。而对于那些仍在海外拼搏的你我呢?此中滋味,谁能说清。或许一路走来,走多远就有多少牵挂,停留在你我出发的地方。
相关文章
(编辑:cho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