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份曾有一条爆炸性新闻:中国的电讯设备巨头华为公司,愿遵循奥运主办国之间互赠礼品的国际惯例,出资5000万英镑免费为伦敦地铁提供手机网络的覆盖。当时就听说,英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谢绝了这一诱人大礼;后又传来消息,伦敦交通局正和各家供应商商讨地铁的移动网络安装工程,一切仍待定。云山雾海,虚实莫辨。
和中国人关注国家利益的出发点不同,英国人更关心的,是伦敦地铁是否从此改变无手机网络的现实。调查显示,地铁通手机并未获得良好的民意拥护,超过大半数的人不希望地铁里通手机。小部分年轻人对此欢欣鼓舞,更多的中老一辈则更希望保持地铁里的安宁。
两个月后的今天,待定终于变成决定。最新消息:英国已经放弃伦敦地铁覆盖移动通信网络的计划。和华为公司无关,主要是几家移动运营商均认定无法在明年奥运前完成设备铺设。难度主要在于施工只能在夜间地铁停运的几小时内进行,以及伦敦地铁隧道的狭小使网络铺设复杂化。
伦敦是世界上首个开通地铁的城市。百多年前英国在全球称霸,地铁应运而生。虽年代久远却线路通达,虽设施陈旧却坚实耐用,多少年来一直吭哧吭哧满负荷在运转。
国人初到伦敦,往往感叹伦敦地铁之破旧。的确,车厢不新,没空调,站台拥挤。更要命的,没信号打不了电话。我曾亲眼见一从国内来考察的中年干部,对着电话那头的祖国亲人,在出站口喊道:他们的地铁可落后了,电话都打不了,比咱们差多了。
实际上,这不单纯是先进和落后的问题。隐含其间的,还有文化差异中对公共场所的行为认可的态度。
伦敦地铁高峰期,人头涌涌并不亚于国内北京上海广州,但地铁里的乘客一般都很安静。最常见一景就是人手一报;也有人带了书籍一路赏阅;有的在听音乐;也有的在用手机玩游戏;有闭目养神的,也有一路观赏风情的;要交谈的,也尽量压低声量窃窃私语。偶有大声说话者,往往是不谙规矩的外国游客;例外的还有晚班地铁,某些喝高了玩high了的年轻人大声喧哗;再就是某些节庆时刻,喜欢奇装打扮的英国人带着喜乐的情绪在地铁里也一路欢畅。除此以外,伦敦地铁真的安静。没有电视,广播也只是简简单单地报站提示。一路奔驰,整节车厢里几乎无人说话是常有的事。不少大嗓门成为伦敦地铁的常客后,在地铁里说话都慢慢被驯得“文静”。
英国人的文化里,于公共场合大声喧哗被视为粗鲁和缺乏教养,亦是对现场其他人缺乏尊重甚至是冒犯(当然不包括酒吧和球场)。
所以地铁里,要看书读报,要听音乐玩游戏,要睡觉要看风景,甚至于小声交谈,以不影响他人为前提。国内地铁里的热闹恐怕很多英国人不好想象。两个或以上的一组可以无顾忌地谈天说地;一旁还有人山响般地对着手机豪情大喊;窗明几净的漂亮车厢里装有电视屏幕,新闻、娱乐、音乐、导购、广告等各类信息全盘奉上,闹腾景象我们早已习以为常。英国朋友Nick因生意上的往来经常往返中国,一开始很不习惯这种嘈杂,后来慢慢适应了。以至于有一回,我和他在伦敦参加完聚会返程的路上,他在地铁里大声打手机(某些地铁线路的某小段路段偶尔露出地面所以有信号),我悄悄扯了扯他的衣角。他回过神来,不好意思地说他前两天刚从中国回来。我一时语塞。
也就不难理解,民意调查中大多数被访者都不赞成地铁通手机网络。
英国人看来,公事,不必下班后谈;私事,更没必要在大庭广众下宣告。
即便你有此癖好,别人也不见得愿意被当听众来分享你后花园的隐私。你的广而告之对他人的耳膜是一种损害,对他人的神经也是一种折磨。在繁闹的伦敦大都市,地铁好歹算是一方静(净)土。弄个手机网络覆盖,铃声势必打破这份一百多年来独有的安静。地铁不通手机,反倒是耳根清净。乐得清静。
伦敦地铁铺设手机网络,初衷在于为明年奥运提供更加便捷的电讯服务。放弃该计划,至少届时不会看到老记们在地铁里还赶着报新闻通消息。伦敦地铁尚能维持其安静,热爱传统的老派英国人都为此长舒了一口气。只是将来,谁又保证通网计划不再被提上日程?毕竟科技渗透到生活的各个层面,而金钱和科技改变生活的同时,也难免将某些传统抹杀。注意到,赞成地铁通手机的,都是年轻一辈。将来老的去了,更多的年轻人势必更倾向于地铁通手机。何况世界其他大城市,地铁通手机已不新鲜,伦敦早已远落人后。伦敦地铁一百多年宁静的氛围,还保持得了多久?
或许,根本不用再过几十年我等变成老人时,就已经有了答案。
(编辑:An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