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十年代国内购买日本的“三洋”彩电得花好大一笔钱,但极为皮实。而买国产彩电的,早已坏掉扔掉了。
近年来国内掀起抵制日货的风潮。对于日货,有44.9%的人选择不买或者购买的可能性很低。更有青年在网上热血沸腾地大谈抵制日货。
这方面的争论已经很多。我也凑凑热闹,来谈谈我的一点浅陋的看法。对此,我的观点是:抵制日货不但无意义,而且要吃亏。
首先从经济角度来看。希望通过抵制日货的方式来打击日本企业和日本经济并不现实。因为,抵制日货是一把双刃剑。
世界经济早已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态势。中国已经成为日本的加工厂,制造基地。在华注册的日资企业目前有18000多家。另外,还有大量的国内企业为日企提供原材料,配件,金融,餐饮服务等,它们与日企又是一损俱损的关系。日企在华直接和间接吸纳国内就业人数920万人。如果抵制日货,那么不是在抵制这部分中国人的饭碗吗?另外,日企还要缴纳大量的税收,2004年日资企业缴纳税收约490亿元。中国的就业和经济增长,也有日企的贡献。
而且,一旦双方僵持,就会出现“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两败俱伤的局面。
所以说,抵制日货是一把双刃剑。
有人说,抵制日货是一种“卖国行为”,“祸国殃民”——应该是调侃,其中不无合理的成份。
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产品的产地已经不清晰了。“扑朔迷离”,难以分辨。我们怎样来分辨“日货”呢。中国的产品,不少核心部件,核心技术是来自日本的,我们要不要抵呢?日本出口到中国的产品,它的零部件也可能是在中国采购的,要不要抵呢?看来,真是“抵不胜抵”。
从思想的角度来看,有人评论说中国的抵制日货是一种“弱国心态”的表现。
抵制外国货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韩国式的。韩国人在这方面似乎与中国有着本质的不同,他们不会刻意的提“抵制×货”,他们的口号是“支持国货”。对于韩国人“支持国货”,有褒有贬,争议颇多。我个人认为一个小国要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与大国争雄,这种“支持国货”的做法不失为一个对策。另一种是中国式的。中国人不说“支持国货”,而是刻意的说“抵制日货”。韩国人与中国人在这方面看似相同,其实有别的心理,值得深思。
试想:巴勒斯坦可能会抵制以色列货,伊拉克也可能会抵制美国货,但以色列会抵制巴勒斯坦货吗?美国会抵制伊拉克货吗?抵制日货的做法其实是不自觉地把中国放在了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的位置上。看似是一种强者的行为,其实骨子里是一种弱者心态。这在心理学上讲,就是“心理补偿”。
这种心理,就像一个大孩跟一个小孩打架,大孩打不过小孩,就说:“看你厉害,我以后再也不去你爸爸开的商店去买东西。”——尽管大孩觉得小孩爸爸商店里的东西非常好,对小孩爸爸的服务也非常满意。
今日的中国已经是一个国力迅速提升,令美,日心怀忌惮的大国。我们应该有一个海纳百川,不问清浊的大国胸襟。
鲁迅在《拿来主义》中,对那些对待文化遗产盲目排斥的人,形容说:“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算是保存自己的清白,则是昏蛋。”拿这个形容抵制日货倒也合适。
对于抵制日货,也不排除国内的相关企业躲在幕后炒作,推波助澜,以渔翁得利的可能。如今,炒作之风,无处不在,产业界丝毫不亚于娱乐界。毕竟,最希望看到抵制日货的是国内的相关企业。
客观的讲,日货的质量,技术,我们是不能不肯定的。我们现在的国货,在整体上,还远不能跟日货相比,这一点,谁能否认?根据对历史,现实的观察,就象美国在质量过硬,技术精良上永远比不上德国一样,我们在这方面也永远比不上日本。如果你真的有爱国心,不妨把抵制日货的时间省下来,好好审视一下我们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与日本的差距,审视一下我们民族的弱点,考虑一下我们该如何借鉴和超越人家。
最后我要说——国人当自省,国人当自强,国货当自强,自省故自强。
在经济面前,产品无国籍,谁的好用谁的。你抵制日货管什么用?国货不成,欧洲货你也可以选择,在商品面前,抛弃你的民族性,否则你永远是一个狭隘的人。
抵制日货是媒体制造的垃圾词语,不要被蒙蔽了。抵制日货本身是个伪命题,站不住脚的,谁心里还惦记着这句话,谁真的该修理修理自己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