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交通部长拉姆绍尔谈气候与环保
在德国联邦政府中,有一个人要对全德国70%的能源消耗负责——如果你认为他是德国联邦环境部部长诺贝特?罗特根(Norbert R?ttgen),那就错了。答案应该是联邦交通、建筑和城市规划部部长彼得?拉姆绍尔(Peter Ramsauer)。要知道,每年光行驶在德国公路上的汽车就有五千万辆,而这正是温室气体的重要来源之一。随着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逐渐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拉姆绍尔领导的交通部也把气候环境作为工作重点。在联邦议会讨论2011年政府财政预算之初,这位来自巴伐利亚州的部长在三月初接受了《日报》的采访。
“气候和环境将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拉姆绍尔笑称,他不想和环境部长“抢饭碗”,但却一再强调自己对环境保护问题的重视。 “我将会成立一个单独的部门处理这部分事务。气候和环境将是我们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我的同事们对此也十分感兴趣。”
在他看来,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是个不切实际的目标;但他也坦然承认,目前黑黄联合政府签订的执政协议中对公路交通工具发展的预期太过保守。举个汽车方面的例子,协议指出,到2020年为止,要实现在德国公路上行驶的机动车中有一百万辆电力机动车的目标,而这只占公路交通机动车总额的2%。然而在采访中,拉姆绍尔回避做出具体的预计或是推测。理由是,“这个时候很难估测一个准确的数字。归根结底,这不仅仅是一种新发动机的问题,而是一种全新的代步工具。它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材料,借助的是不同的能量传输方式。”因此,需要做出的努力还很多,发展前景很难预测。
另外,他透露,德国汽车制造业的领军企业已经向他保证,会在2014年将适用于普通客户的电动汽车推向市场。他表示,“虽然我觉得这个任务对他们来说有一定难度,但还是可以实现的。”
当记者问到,有没有可能像去年推行“旧车报废换新车补贴政策”时一样,也通过向有意购买这类新能源车的消费者提供津贴以促进它的市场推广时,这位新部长的答案是:不可能。因为他不能现在就“悬赏”一个还没有上市的车型,而且交通部目前已将20亿欧元的财政支出用于支持这个项目了。
拉姆绍尔还进一步解释说,虽然在去年经济危机时,政府曾动用巨额预算维持“旧车报废”制度,但那是在特殊经济形势下的宏观经济复苏政策,它的推行不可作为日后政策决议的范例。另一个关键问题在于,以交通部目前的财政预算来看,更无法许诺额外的资金来实行“津贴计划”。 “到了慕尼黑北部的公路有8个车道、法兰克福机场有4条机场跑道的那一天——才意味着,该建的也就基本上建完了。至于之后再发生什么,就只能由市场来决定了。”换句话说,也许到了那个时候,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成熟了,即使没有政府的“津贴”,消费者也会主动的购买各种电动车了。
“这样的铁路工程就连反对党绿党的成员也都很支持”
在德国,很多人说这位交通部长“总是对铁路情有独钟”。拉姆绍尔对此也不置可否,还开玩笑说,“如果可以用相同的时间到达目的地,我是绝对不会坐飞机的。”加强轨道交通建设也被他定为了工作重点。他认为,像汉诺威-汉堡/不来梅的高速铁路网一类的大型铁路交通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它们的兴建对海运的发展也有着重大的意义。“这样的铁路工程就连反对党绿党的成员也都很支持。”目前,拉姆绍尔正在试图通过修改法案来推进铁路建设的进程。他的目标是把当事人——那些地权人、当地政府和市民——发展成为铁路建设中的参与者,实现多方合作。
作为基社盟的州主席,拉姆绍尔支持降低国债的决议,但是,减少国债也就意味着财政紧缩。拉姆绍尔希望联邦议会在讨论2011年财政预算时,可以批准他提交的申请。这样,他才有可能完成议会规定给交通部的所有项目,也才有可能给铁路交通建设提供一定自由发展的空间。
长远来讲,拉姆绍尔还是希望私人企业能够在铁路建设中发挥一定作用。事实上,在公路建设方面,德国有过公私合营的先例。总体上来说,他并不排除私有化的可能性,如果这样,也可以通过上市来吸纳资金。但是这样做的前提是外在条件必须成熟。“以目前的证券市场行情来看,现在上市无异于挥霍金钱,用公共资产去打水漂。”
“准时、快速、安全、洁净和值得信赖才是出路”
在被问及德国铁路有限责任公司(DB Vertrieb GmbH,简称 Die Bahn)的经营困境是否与其私营企业的性质有关时,拉姆绍尔回答说,“德铁的运营必须以客户为导向——我认为它要做到以下几点:准时、快速、安全、洁净和值得信赖。但这些,正是他们在过去几年中忽视了的。在经济学中有个专业的概念:‘临界道德’,可以用来形容德铁的这种经营方式—— 就是在避免遭受法律惩罚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的降低产品质量。”他表示,这才是德铁的症结所在,与它的企业性质并无必然关系。
1994年,红绿联盟进行铁路改革,实现了私有化。这项改革的初衷是形成一个多元化竞争的市场,但是这些年过去,最初的想法并没有实现。拉姆绍尔认为,私有化是一回事,而竞争则是另一回事,两者间没有必然联系。德国铁路虽然实现了私有化,但德国铁路公司在德国市场中依然处于垄断地位。只有出现与其实力相当的竞争者,才可能形成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模式。
(编辑:Evalyn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