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机会:3-5 月暑假实习
暑期实习可是“提前锁定 offer”的黄金机会,不少大厂的暑期实习转正率特别高,要是能在实习时就拿到offer,后面根本不用挤秋招的独木桥。
要知道,大厂HR筛选简历时,实习经历是重点看的,咱孩子最好能积累2-3段相关实习,秋招上岸就能稳稳的。
尤其提醒一年制硕士的家长,孩子拿到录取通知书那天起,就得帮着规划实习了,时间真的很紧。
第二次机会:6月秋招提前批
这个时间点特别容易被忽略,毕竟这时候孩子可能还没毕业,但很多企业会悄悄放出 “提前批” 岗位,这些岗位不仅优质,竞争还小很多。
参加提前批有个大好处:试错没成本!就算没拿到offer,也完全不影响后面的正式秋招,等于多给孩子一次机会。
而且流程快,从投简历到拿offer,最快两周就能搞定,早早把工作定下来,孩子毕业回国就能直接入职,多省心。
第三次机会:7-10 月秋招正式批,校招主战场要抓重点
每年7-10月的秋招是校招的 “主战场”,90%的企业会集中招人,岗位多、选择广,但竞争也最激烈。
给留学生家长划个重点:优先选带 “海外”“国际” 标签的岗位,这些岗位是专门为留学生设计的,适配度高,竞争能小不少。
还有个通关技巧,利用内推码投递!
比起海投,内推效率至少提高50%。可以让孩子问问校友、亲戚朋友。这时候不用贪心投太多,盯住几个意向单位精准发力更稳妥。
第四次机会:11月-12月秋招补录,“捡漏” 好时机别放弃
秋招补录的岗位要么是核心岗候选人毁约、要么是企业新增了招聘名额,留学生捡漏的概率特别高。
要是孩子不小心错过了秋招,一定要盯紧补录信息,企业一般会在自家公众号发通知。
第五次机会:次年1-2月春招提前批
时间点相对来说竞争人数没那么大,提前批=复活甲光环,申不到也不耽误正式批申请;
第六次机会:次年3-5月春招正式批,最后一次 “应届生身份” 校招
春招岗位虽然比秋招少,但把握好依然能拿到好offer。
更重要的是,这是留学生最后一次以应届生身份参加校招,错过就得等一年了。
这时候选岗位要更慎重,优先看留学生友好的岗位,比如银行的跨境金融岗、能源企业的海外岗等。
第七次机会:次年6月春招补录
春招补录的岗位非常少,质量也比不上前面几轮,虽然是最后一次机会,但尽量别让孩子等到这时候。
选择范围太小,很容易拿到不满意的offer,陷入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的尴尬。
第八次机会:留学生海外专场,国内学生没有的优势
很多企业会专门开留学生海外专场,这是国内学生享受不到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