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上一期的Marketplace Money,说起了现在的高书价,NYU一门戏剧课,22本书,一共2000多美元,在这么一个通胀风险随时存在的年头,教育的投资价值也慢慢成为市场上一个不可避免的争论。任何人都不能否认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教育究竟重要到什么程度,什么样的投资回报率是合理的,恐怕很难有谁给出个合理的解释。
去美国读书,一门课动辄开出十几本、几十本书的Reading List,在知识产权同样面临通胀的今天,学会买书,也能够间接地增加学位的价值。
印书是过去学生用的好办法之一。过去网店不怎么发达,二手书的渠道也相当有限。一本三百页左右的、上百美元的书在Office Depot的Copy Center印下来,差不多十几块就能搞定。只是出了钱你还要搭上至少半天的功夫,而且万一要是复印过程中你把页码顺序搞错了,那就更有的忙了。
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最方便省钱的途径还是图书馆。美国各个学校的图书馆藏书量都相当了得。常用教学、参考书目基本上都能找得到。而且一本书通常情况下至少能够外借两个月甚至更长,外加续借一次的服务基本上把整个学期都Cover上了。对于很多常用书籍,即使是本校没有多余馆藏,学生还可以根据各个大学图书馆之间开设的"Interlibrary Loan"跨院借书服务从周边其他院校的图书馆馆藏申请借阅。而服务所需的所有运费成本也完全有学校承担。
以University of South Carolina的Thomas Cooper Library为例,学校提供的Interlibrary Loan服务可以从美东南部主要的综合性大学借调图书,包括佐治亚大学、GIT、奥本等东南区主要学校图书馆都参加到该系统中。
当然从图书馆借书也有不方便的地方,再多的copy,图书馆毕竟不是书店,开学没几天,去的稍微晚一点,你找的书肯定都被借光了。此外图书馆的书通常版本跟不上教授的要求,落后2-3个版本一点不稀奇。对于商科和理工科这类要求与时俱进的专业而言,这就意味着,即便你能借到你需要的书,还是很有可能因为版本落后,找不到指定版本对应的页面或是内容滞后而不得不到书店去买一本最新版本的。
在美国的几大连锁书店中,做的最大的实体店是Barnes and Noble和Border's,BN从加盟店的数量上感觉规模要更大一点。这两家都属于那种能在美国电影中见到的、喝着咖啡品书的地方。BN在大多数的校园内页都开设了分店,专门销售该大学的教学用书及学校纪念品等。在实体店买书的优势在于能够看到实物,在购买之前详细的了解书的内容,而且一旦退课或是换课,能够在最短的时间把书退还给书店,方便回收资金。
目前绝大多数学生还是通过网络买书。除了地球人都知道的Amazon以外,Alibris,Ebay下属的Half .com都是买低价书的好选择。Google books和Book Finder也是找书的好工具。虽然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有些争议,但是Google提供的一些畅销书的免费扫描版还是非常实用的。
目前最新的趋势是购买或租借电子书。亚马逊和B&N都分别推出了自己的电子阅读器,目前亚马逊的Kindle已经大幅降价,希望能够在同ipad和其他厂商的竞争中保持住相应的市场份额。Border's虽然没有推出实体的电子阅读设备,但也在网站首页推出了相关的电子阅读器的插件。希望通过软件的兼容性来尽可能的提高电子图书的销售量。但是,考虑到个人阅读习惯以及电子图书的特点,也许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购买电子书、特别是电子教科书。从经济成本上考虑购买或是租电子教科书也未见得划算。
当然,最经济的办法还是不买书。安排好时间表,几个人share一本。或是像Tucker Max一样,几年大学下来根本就没买过几本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