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磁”是美国留学申请者较为熟悉的一个术语,专指留学申请者和申请学校的教授通过Email联系,并通过联系达到增加自己被录取和获得奖学金的机会。
通常来说,美国留学中,使用“套磁”申请博士要比申请硕士有用,因为硕士是没有导师带的;申请理工科比文科有用,因为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讲,所拿到的奖学金其实就是教授的研究经费的一部分,因此与其说是学校给你发奖学金不如说是教授给你发。而对于文科,情况完全不同,研究经费一般由院系决定,教授可以起到的作用很有限。
为什么要“套磁”?
美国留学申请中,个人联系虽然不是申请所必需的,却是很重要的。海外求学需要投入大量精力、时间和金钱,自费就更不用说了。因此在奖学金的争取上,有“套磁”的必要性。
在各种奖学金中,TA&RA这种资助应该说是全球范围最普遍的。TA是院系招生办根据申请者在教学能力上表现出的条件给出的,影响这个奖学金的主要因素是你的口语能力包括推荐信中所涉及的内容。RA的决定权在教授手里,在审材料的过程中,如果某个教授对你表示出了强烈的兴趣,一般会从这个教授那里得到RA,也就是为教授打工的机会,这是所有奖学金中唯一和教授直接相关的,因此“套磁”也很有必要。
“套磁”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通过和教授、同学的联系,加上专业的咨询,可以筛选最适合自己的学校,定位自己最适合的专业和方向。
“套磁”更适合理工科学生
“套磁”当然人人都可以做,但是效果不会都一样,特定的专业/背景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一般来说,理工科学生“套磁”意义最大,尤其是要做项目的,进实验室的。
而文科“套磁”比较起来重要性就没有那么大。另外由于学业时间和内容的限制,本科生“套磁”的效果就没有研究生强。因为后者已经有确定的方向和实践的经验,与教授沟通和探讨起来顺畅得多,成功几率非常大;而前者只能把握专业的大体内容,表达某方面的兴趣以及表现自己的潜力。
明确“套磁”的对象
一般来说,学校里的教授分为以下几种:
Professor(教授):年纪一般比较大,看过的“套磁”信也是多如牛毛,而且已经形成了固定的招生习惯,一般如果他对你感兴趣的话,一天之内就会回信,在这种情况下,你希望很大。如果他迟迟不回的话,就代表你基本没戏了。
Associate professor(副教授):处世灵活,要求又高,当然这种类型的教授水平也是很高的,自我表现得宜是关键。
Assistant Professor(助理教授):助理教授一般都有启动资金,需要人干活,而且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招生习惯,所以跟助理教授“套磁”成功的可能性相对比较大。
建议“套磁”排序为:招过本校学生的教授>助理教授>老教授>副教授。这只是就统计结果得出来的一般性排序,事实上大部分硕士生都是由助理教授带的,博士生就是由教授带的。此外,一定要找和自己研究方面相似或相同的教授,经历相似的更好。
把握“套磁”的时间
在美国留学申请中,很多学生都知道“套磁”的重要性,但却不知道什么时候“套磁”,一般来讲,套磁分为前、中、后期三个阶段。
1、早期“套磁”——申请前的联系。主要联系对象是在该校学习的朋友、校友、研究生院秘书等。
主要询问该学校该专业的招生情况、录取比例、奖学金发放比例、学费、该专业学生的组成、现在正在研究的项目、毕业去向等,还有该院系在哪方面的研究较强,学校设施以及在当地可以利用的资源等等。了解这些对于你是否选择该校,你的申请有几成胜算,是很有参考意义的。
在了解自己要申请的项目和研究方向后,就可以和相关的教授联系了。联系教授的一种方式就是不谈申请而就教授的目前研究谈起,谈谈自己的认识和兴趣。这在学术上要求较高,比较适合正在做项目的研究生或帮助老师做相关项目的本科生。另外一种方式就是开门见山,直接表示对教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并针对教授的研究项目和领域提一些自己的问题。这要求申请者的学术背景很强,能谈得长久。
2、中期“套磁”——申请材料寄出前后。比较好的联系时机是在教授收到申请材料以后或是在路上的时候,大概在9、10月份左右。这时候既可以和教授谈学术问题,又可以在他对你感兴趣之后及时看到你全部的申请材料。
3、后期“套磁”——拿到AD(Admission的简称,一般指无奖学金录取)之后。每个学校都会在第一轮审核后得出一个初步的结论,这些同学会在第一时间(早的在12月末和一月初)就会得到offer(有奖学金录取)。对于大部分同学,特别是没有收到AD的同学来讲,大家并没有被拒绝,只是教授现在还拿不定主意到底选择谁。这个时候“套磁”的重要性就会发挥出来。同等条件的申请者,教授一般都倾向于选择与他联系过的人。
分页
“套磁”常见错误大盘点
错误1 短暂刺激
虽然是脑子里充满了申请专家,牛人的智慧之谈,却离成功之路越来越远,不要误会,问题不在与这些经验之谈是否有助与你的成功,而在与单纯的外界刺激的确能刺激你,但依靠他们是绝对不可能实现成功的。
套瓷的动机才是你的核心力量,力不能来自外界,它必须源于你的内心。当你明白了你的套磁动机,你就会有了真正持久的热情。很多申请人不知道他们套磁真正的动机是什么,或把录取或把奖学金当作唯一的动机与动力.想想你的1年2年5年以后的目标,想想你为什么会赢得一个教授的青睐和信任,想想你为何要执著的追求你的留学梦。今后要如何对待你的学习和生活。我相信这才是能让你坚持到最后的动力。
错误2 伪装欺骗
依靠小聪明或得暂时的信任。伪装和欺骗只能说明你是申请留学的门外汉,只能说明你在模仿其他人的行为。诚信是最容易被理解的语言,它会给你带来前所未有的成功。你必须用最容易理解的语言进行交流,这种语言就是诚信。
及时:不要说教授不感兴趣的话题,不要把你的长篇大论强加与人。
相关:不要以为你就是教授,你了解教授 首先要学会倾听。
理解:如果你真的不了解你教授的研究方向,不了这位教授,我们不妨暂时先放下一段时间。
真诚:没有人喜欢赝品,没有人喜欢骗子,请尊重一位学者。
周密:你要周密的做好每一步的套磁工作,按专业的法则为准。
流利:用你最真诚,流利的语言进行沟通。
错误3 口若悬河
在了解教授之前就盲目的套磁,从本质上讲就是说得太多听得太少,把申请的成功寄托你的说服力上,期望通过独白的形式说服教授加入你的阵营,但口若悬河只能让你的套磁判处死刑。当然如果你口齿伶俐会肯能会赢得一时间的成功,但这样是很难建立长久的 “贸易关系”的.真诚的交流不但会让教授清楚你的情况,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还能使其知道你的价值所在。申请人要逐步涉及教授关心的内容 ,交流的时候要注重技巧,首先的目的就是拉近关系,而不是说服。
忘记申请:至少你要先把录取放到脑后,把奖学金放到脑后,这样你才能集中精神来了解教授的需求。我们了解了教授他们在寻找什么,我们就能准确的满足他们的需求赢得录取。
提出问题:不要低估提出问题的重要性。弄清教授为什么需要这方面的人才,这些人才会给他们的研究带来什么价值。
用你的手指来听:记录下你收集到所有的信息,保证它们不会被你遗忘。
错误4 依赖投机
漫无目的的给各大学各教授发套磁信,投机在你的套磁信上无异于下赌注。这是不记后果的冲动策略。大多数申请人漫无目的的发信不是出于高压就是基于骗人伎俩。而这两样都是无法帮助你建立交流关系的,两者都会让教授产生猜疑,猜忌会导致抵制,接受你的可能性也就越低,拿到offer的可能也就最低。
不要对不期待你的教授套磁
放弃不乐于和你交流的教授
不要在不清楚自己的价值时就开始套磁
不断寻找双方都认识的接线人,在走近教授之前,最好的方法就是通过双方都认识的人来联系教授,并获允许愿意和你联系,这样的话会让你走出 “陌生”的范围。从繁忙的申请中暂时跳出来,主动结识接线人,像朋友一样真诚的对待他们。
错误5 乞求交易
乞求这一重大错误就是在你得不到教授信任的情况下设法拿到录取,完全是寻求施舍,已经违反了平等交流的原则。这是一个颠倒的途径。乞求使你完全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信任.。逃离乞求的方法。
设法让教授知道你能给他带来的价值
说点新鲜的内容确定独特的方式吸引你的教授
错误6 顾此失彼
作为申请人要判断每个教授的价值,弄清楚谁是首要对象,什么研究方向是首选。哪些教授会给你带来丰厚或是微薄的“利润”。 你必须确定在每个教授身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要像一个将军统观大局。
错误7 固步自封
忽视成长规律,丧失现有优势。
固步自封不是一种疏忽,可以归结为一种无知。没能留住教授对你的信任。缺乏对专业能力的洞察及提升,在不断的交流中丧失了原有的优势。为了避免不良的后果,你必须在学会在不同阶段,变化中成长。你必须了解教授现在的研究项目和分析今后的研究趋势。你必须学会观察了解你的竞争对手,看看他们是如何给自己定位的,所有的这些会帮助你领会教授的需求,同时也会帮助你做出独一无二的定位。
定期了解你的竞争对手
定期调查教授的研究方向
及时调整你的套磁重心
如果你对教授的需求,价值观的变化了如指掌 如果你能及时收集到有效的信息那么你将立于不败之地。
在套磁环节中你的竞争对手不是其他任何人,而是你自己,只有不断超越自己,才能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分页
网友分享:完全版套磁攻略
来美国三年了,应该说作为一个研究生的经验也积累了不少了,因为平时和老板处得也不错,所以也耳濡目染了一些美国研究生院招生的程序和规则。这几天没事情逛了逛国内几个大的留学申请论坛,看见大家都在讨论套磁,心里有一些话不得不说。
套磁这个词现在已经几乎成了所有留美申请朋友的关键词乐,没有人不知道的。甚至还能看见一些申请文科如教育,心理学的xdjm也在bbs上面问套磁有没有用,怎么套磁等等。
这关键的原因是在于,每年都有大批的中国留学生通过和教授联系,也就是套磁,但是,看今年的形式,套磁已经有泛滥的迹象,甚至听说有同学雇佣中介发大批的一模一样的套磁信给教授,以求“普遍撒网,重点培养”。还有的同学同时给一个学校的三个以上的教授发套磁信;还有的同学的套磁信肉麻之极,照老美的说法一看就是个“kiss-ass”这些不仅大大影响了中国留学生的整体形象,对于个人的申请也是非常非常的不利。我接下来就会给大家讲讲其中应该注意的地方。
第一,所有的申请人都有权利给自己感兴趣的科研组负责人,也就是系里的教授,发联系信,询问是否有意向招学生。
很多朋友对这一认识有误区,认为发这样的信就是对他人的一种骚扰,是不对的,所以很鄙视。其实不然。你既然申请了这个学校或者对这个学校感兴趣,当然首先要确定你感兴趣的研究组里面是不是有可能有你的位置。这样的询问信是 很自然,很职业,也是很平常的事情。但是要注意,有些系或者有些教授在网页上面会说清楚,不欢迎任何形式的私下联系,那么就只能通过网页获取你想知道的信息。
不要再勉强他人。同时,在寄出询问的email之后,如果几天都没有收到消息,那就说明教授对你确实不感兴趣,那么就不要在发信骚扰了。很多美国教授对这个头痛就是因为很多学生在发套磁信上面确实是“孜孜不倦”,有的教授甚至不得不回一封措词比较强硬的信,彻底断了这个学生的念头,来逃避他的骚扰。所以,请所有套磁的朋友,在寄出第一份信之后,做一个记录,如果没有回复的话,也不要在发一模一样的信了。email丢失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你没有收到回复的原因就是教授不想找人,或者对你没有兴趣。
第二,套磁信不是请求信,双方是基于平等的交流。
很多人的套磁信简直肉麻之极。要知道,这样的语气其实只会招人反感,因为这一看就是没有经验的人。真正有科研经历,有和其他学校教授交流经验的申请人,绝对不会用低人一等的语气给教授写信。再次强调一边,套磁是基于平等的,你自己低人一等了,别人不来理睬你更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我还看见有的朋友在论坛上面不停的问,教授这样回复我了,我之后应该怎么继续套。真是谬之大误啊!首先,随随便便在公共论坛上面公开私人信件就已经不合适了,何况你对与教授的联系一点计划都没有,那你当初干吗还要陶他的瓷呢?这样的朋友摆明就是所有的教授都掏一下,“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杀一个”;撞大运般的先撞一个再说。我敢说,像这样的朋友能够最后套到offer的可能性是很小的----你可以这样套磁,别人当然也可以了!如果你没有什么特别的东西让教授亲睐你,那么对不起,为什么他就要找你做学生呢另外,套磁之前,一定要看清楚对方的科研背景,以及“最近”正在进行的科研活动,注意一定要看最近的。比较有用的办法是看publication里面'submitted'或'to appear'的论文,有机会的话下载下来仔细研读一下也是非常有用的。
很多朋友套磁信过去就是直接问是不是有钱,说到自己就是gpa多少,拿过多少奖,好一点地会介绍一下自己的科研经历以及发表过的论文等等,但是人家真正感兴趣的是你可以在他的领域里面有多大的成就。注意,是他的领域。你不好好研究一下对方的背景就贸贸然套磁信过去,反而对你不利。因为教授看见这样一封没有丝毫针对性地套磁信,会认为你是在用一个通用的模板信批量发信。如果遇上较真一点的教授,会直接把你的email发给招生主任(通常也是系里的教授),那么对不起,你就别再指望这所学校了。
第三,不要在套磁信里面把话说死。
很多朋友同时联系好几个学校,email答应了一个教授的offer之后来了新offer反而有烦恼了,因为在套磁信里面把话说得太死,以至于很难反悔去新的学校。在这点上,我就要说,你这个时候做的决定,以及对教授的答复不仅仅是代表你自己,对很多教授来说,也代表了全体中国学生的整体形象。
你应该坦诚以告,而且不要拖了几个月再告诉别人,而应该一旦确定offer之后马上就应该告诉别的学校,这样不仅方便别人,也对自己在美国的将来有好处。要知道,美国这里很多科研圈子是很小的,今天在这个会议遇上了,明天在那个会议碰到了。如果这个时候一着不慎,就很有可能找来臭名。何况,如果你处理得不谨慎,那么至少你这个学校后来的学弟学妹可就惨了,这个教授不会再信得过了。没办法,虽然美国强调机会平等,不能歧视。
但是教授也是人,他对一个学校出来的某一个申请人的判断很大程度上也要基于对这个学校出来的学生的整体评价。那么有些朋友就会说,“那又怎么样反正我也出来了,offer也拿到了,后面人的事情管我什么事”呵呵,首先,像你这样不顾他人,不顾后果的人到了美国是中国的幸运,美国的倒霉;其次,你这样做了一次,以后就会做第二次,栽跟斗是迟早的事情。
(编辑: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