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道愚人节的由来,普遍认同的说法是起源于法国。1564年,法国首先采用新改革的纪年法格里历(即目前通用的公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但一些因循守旧的人反对这种改革,依然按照旧历固执地在4月1日这一天送礼品,庆祝新年。主张改革的人对这些守旧者的做法大加嘲弄。聪明滑稽的人在4月1日就给他们送假礼品,邀请他们参加假招待会.并把上当受骗的保守分子称为“四月傻瓜”或“上钩的鱼”。从此人们在4月1日便互相愚弄,成为法国流行的风俗。18世纪初,愚人节习俗传到英国,接着又被英国的早期移民带到了美国。
起初,很多美国人在这一天会炮制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而且可以不负丝毫的道德和法律责任,政府和司法部门也不会追究。相反,谁编造的谎言最离奇、最能骗取人们相信,谁还会荣膺桂冠。后来,这种做法给社会带来不少混乱,从而引起人们的不满。现在,人们在节日期间的愚弄欺骗已不再像过去那样离谱,而是以轻松欢乐为目的。
在愚人节这一天,大家都会互相开开玩笑,国外的一些媒体杂志也会参与其中,爆一些猛料,虽然第二天就被证实是假消息一条,但是有些真的是到了以假乱真的地步。
曼谷邮报:在酒吧只准喝两杯
2002年泰国《曼谷邮报》的一篇报道,吓坏了很多酒吧爱好者。这篇新闻生动地报道了,一直宣传健康生活不遗余力的内政部长普拉查颁布的一条新规定,就是限令酒客每晚只可在酒吧买两杯酒,顾客要酒时须让服务员在手上盖印,凡手上已有两印者便无法继续买酒了。同时,政府亦正考虑发行可记录市民买酒次数的新智能身份证,酒吧售酒时须将顾客身份证“过机”登记,并在仪器上检查顾客是否已超过限额。虽然限制饮酒确实是有益身心健康,但是这条后来被证实是假新闻而已。
英国独立报:英女王冒出亲叔叔
1991年4月1日,英国《独立报》报道,有一位65岁的威尔士农夫是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祖父乔治五世的私生子,换句话说,他拥有继承英国王位的权利。这一报道以“女王的王位受到威胁”为题,将这位农夫的身世形容得有板有眼,还称这位王位的合法继承人已经向当地法院提起诉讼,要求重新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王位继承权。一本正经地报道一度蒙蔽了人们的眼睛,但细细琢磨大家才焕然大悟,原来是愚人节玩笑。
伦敦时报:比利时分裂?!
还是英国人,时隔一年,1992年的愚人节,《伦敦时报》用大版篇幅报道了比利时将被一分为二的消息。该报纸称,比利时北部说荷兰语的部分将并入荷兰,南部讲法语的部分则被并入法国。这篇报道说得煞有介事,还附上了详细的分割地图,竟然愚弄了当时英国外交部部长,不得不佩服英国人“说谎话”的能力。
美国在线:木星发现生物!
美国人怎能甘心落后与人,三年后的4月日,美国也炮制了一条轰动全球的消息。他们利用的是当年还属于新兴媒体的互联网,当年4月1日,“美国在线”的用户登陆后看到的第一条新闻就是:有政府官员透露,在木星上已经发现了生物。该报道称,美国政府已经掌握了木星生物的证据,但是将这一消息秘而不宣,“美国在线”老总和一位知名生物学家一起出面证实这一新闻的可靠性。这条新闻上网之后,跟帖达到1300多张,人们纷纷打电话到政府有关部门询问消息。
德国报纸:男女分开用电话
又是一年后的愚人节,一直以严肃、理性著称于世的德国人,也在愚人节开起了玩笑。德国的一家地方报纸《Sudkurier》称,当地正准备引进一种新的电话系统,男人和女人将使用不同的电话,以此来抱怨女人占用电话的时间实在是太长了。
去年的愚人节,澳大利亚、美国和英国各媒体出现了大量的愚人节虚假新闻,有些新闻一看就知道是假消息,比如,澳大利亚广播公司播出了一条新闻说,当时处于受伤状态的英国球星贝克汉姆接受他们的独家采访表示,将要加入澳大利亚国家足球队,并担任助理教练,希望能率领澳大利亚足球队,问鼎南非世界杯冠军。
要说创意还得说是,英国太阳报,在去年的4月1日,他们的报道是《我们的报纸有“味道”》,读者可以随便选一个部分,舔一下,尝尝是什么味道。当然,这只是愚人节的新闻。
在国外愚人节还有很多玩法,但大多都是小打小闹,既不伤和气又能逗大家开怀大笑,现在很多国内的愚人节似乎有些变味了,从“愚人”变成了“整人”,手段升级,很多人在这一天人心惶惶,其实,任何节日的形成,都有着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性基础,如果我们不去了解这个节日的文化背景,而只是一味的捉弄、愚人,就失掉了它原本追逐快乐的本质,剩下的只有愤怒、恐惧和不安。
如果我们能够将“愚人节”变成“娱人节”,转换一下我们的想法,把整人恶搞变成惊喜乐趣,也许这一天会成为很多人美好的回忆吧!
(编辑:Hemer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