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业的国际教育交流服务机构
留学e网客服电话

当前位置:老首页 > 行程安排 > 美国留学行前准备 > 美国留学热点文章

工科申请,真正具有专业想法是关键

2007年的申请季,到今天为止,可以说大部分的核心工作应该已经完成,现在在许多人的心中,恐怕已经进入坐在家里每天勤刷邮箱三十遍的时候了。根据美国Council of GraduateSchool2007年度的国际研究生申请调查报告显示,上一个申请季申请美国研究生和博士生的申请数量上升了8%,单是中国申请者的数量便上升了17%。在申请的专业方向中,商科、工科、社会科学、物理科学和生命科学依然是主要的申请凝聚点,有73%的申请人便是集中在这五大专业里。工科类的申请人虽然比起2006年的19%增长有所下降,但8%的上涨率还是很很可观的。与此惊人数量形成鲜明对比的则是First-timeenrollment和TotalEnrollment的走势,Engineering在前者是由2005-2006的22%到2006-2007的8%,而在后者是由27%到了5%。

也就是说,在僧越发多粥越发少出国大军越发前仆后继的情况下,录取的人数不尽然会如申请人数一般增长,而刷下了大批大批的人。这其中,投资率和回报率比较成正比的工科专业竞争尤为激烈。有一个数据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那就是根据寄托站2006年专业统计显示,工程类申请者高居榜首,达到36.8%,比排名第二位的理学(不含生物学)申请者(19.04%)高出17.76个百分点。在众多申请工科的申请者中,EE申请者也占了近一半。水涨船高,申请的人越来越多,美国大学的门槛也越来越高,使得申请形势越发不乐观。近来更屡屡听说一些GT分很好的或是专业背景颇强人惜败在录取或是与奖学金挥泪作别的消息。那么,在这个时候,我们不得不回过头来审视一个已经被大多数人一再提起,然而也遭到很多误读的想法:工科申请,真正的关键是什么

很多人会误以为在他们大四了空闲下来开始准备申请,开始奔跑在繁忙得连一分钟都挤不出来的GT考试复习之路上,开始上网机械性的寻找applicationdeadline和materials的时候,他们的条件就已经尘埃落定了,之前能参与的一切项目都已经全部完结了,所能做的就是考个好分数,选个好学校,材料好好寄,等个好结果这样的流程,还有什么能做的最多就是拜托师兄朋友看看能不能发论文,或是往老师邮箱里多发几封邮件。

这样的想法粗看是无可厚非的,毕竟工科重实践,很多项目做就是做了;此外分数也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接下来就是好好写几篇惊天地泣鬼神的文书好好表现自己了。如果这样也被拒了,只能长叹一声上天对我不公情人校太泛滥我为什么就那两分都考不到云云。然而,真的就没有更多可以做的事情了吗这也不尽然。

Q是我原定申请08Fall的工科客户之一,出身是211大学的物理学院,专业是光信息方向。不过像许多不喜欢攻读理论而更倾向于应用性研究的学生一样,他打算申请的方向是EE,尤其针对于嵌入式系统。同时,自己也非常努力的联系了工程学院的老师做了三、四个嵌入式和遥感项目。并且,在加入我们的服务体系的时候,手头上仍然有正在跟进的项目,可以说实战经验是比较丰富的。而硬性指标中,GPA3.67,GRE1240和TOEFL待考,再加上一篇亟待发表的论文使得他实现自己专业排名前80的EEMaster录取目标,起码看上去是非常有希望的。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的坦诚、热情,只要是对有助于成功的事情,无论多么困难都愿意一步一步去做。

为了进一步增强他的竞争力,我在对Q的服务当中,大部分时间都放在整理可利用资源和提高专业感悟这两个步骤上。在具体的操作方法上,则是先确定申请期间可以进一步利用的项目,对嵌入式相关学术资源网站做了列举,让他去接触和了解;同时早早开始了学校的参考,让他去多了解国外的教授在做什么,研读论文;督促他对过往的项目重点难点进行重新审视和反思,写下感悟和心得。并且开始了针对学校的模拟英文面试。而这一系列过程大概是从上半年开始,一直持续下来。而就在即将开始申请的时候,一向表现优异的Q获得了上海某著名大学电子工程系的保研机会。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后,他选择了这个机会。而以下是他的面试经历,相信可以给大家一点启可能GRE要求1200而你考了1198也没关系只要你其他背景足够Strong就可以弥补的弹性政策相比,国内的申请除了语言相通外有时候还更加僵硬艰难一些)。尤其是在上海而在全国外校保研申请该专业、并获得复试机会的共有17人,最后仅录取4人。Q就是其中一个。整个复试分为笔试和面试两部分。由于第一天进行了笔试,因此面试的老师更注重考察的是本科期间所做过的项目,而不仅仅是课本的理论知识。Q被安排在几乎是最后才进行谈话,却在大部分人15~20分钟出来的情况下,面试了将近40分钟。

面试一开始就是英语面试,由于之前我们对他进行了反复训练,老师所提的问题都进入了Q的准备范围内;在基本情况问完之后,教授们就重点针对他在申请表上所列出的项目进行逐一深入提问,问的问题渗透到项目的很多细节,如果不是亲自动手做过,是根本无法顺利回答的;此外,教授们不仅停留在项目本身发问,还问了他对其中几个项目的一些感悟,以及另外几个项目的展望。而这些正是之前面试和专业竞争力提升中,Q写感悟心得和准备答案时所积累下来的。面试开始的时候还比较紧张,然而当发觉教授对自己的项目经历颇感兴趣的时候,就开始渐渐平静下来,反而兴奋了起来,仿佛止不住的持续回答,曾有几刻忘记了自己正在参加面试……而后,就是接到录取的通知书。而Q将在这所大学的研究院里深造,等课程结束之后继续申请美国的课程,相信他的竞争力一定会更上一层楼。

事实上,Q所经历的这次face to faceinterview和美国工科研究生院的入学面试颇为相似,虽然后者基于地域原因,多半是经由phonetalk的形式进行,然而考察的本质是不变的―――你的想法/思考。从过去多次的电话面试客户反馈回来的信息来看,教授在问到what aboutyour XXX project之后,更加自然的加的一句就是how do you think about it?

Think,思考,这正是申请所在的关键。在中国高强度的教育体制下,许多工科申请人习惯于以成果来评判一切,考试的分数,项目的成果和论文的数量。这些当然很重要,然而,是不是达到了成果就等于一切的结束呢什么东西是不是做完了就完了呢?如果是那样的话,难道不是单纯的经验性反应吗然而,如果单纯比经验的话,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申请人是合格的。工程领域何其大,单单一个单片机各个部分硬件软件就有大小Project可以进行。因此,申请所考察的决不是成果的质量和数量,而是基于这些成果之上的,申请人可能的发展能力。Potential这个词很虚。我们可以用无数个excellent和outstanding来说自己,毕竟能申请的都是优秀的人;然而单纯的和别人说我非常有潜力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显得格外苍白了。对于工科申请者来说,如何证明自己能够有专业触觉和举一反三的思考应用能力,并能够顺利的表达出来,那才是真正的关键。

在对Q的项目分析时,我就觉得,虽然他手上至少有4个以上的专业项目,然而杂而不精,而且Level还处在比较基础的层面上,只是在现有的系统上进行设计,技术的含量并不高。而且常常是我扮演面试官问他问题的时候,常常被我问得哑口无言。虽然每一个步骤他都有亲身参与,然而他只能进行一般性的叙述,不仅过于冗长,而且也显得没有竞争力。因此,我在对Q的提升中,最主要的部分首先是让他对自己做的主要项目进行全面的回顾,尤其探讨的是项目中的技术重点和难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个问题(技术还是经验),问题是如何解决的,这个问题还有什么解决方法,别人是如何解决的、有缺点如何等等,不一而足;同时新做了什么东西有所感想的,也要记录下来。形式可以不拘,然而必须定期写下来。在了解国内外研究应用动态的同时,提早去看目标教授的研究,同样要写下感悟。而后为了能够成功有重点的表达出来,很早就开始了定期的电话面试练习,力争达到我口说我所想,并且get to thepoints,有针对性,有重点,逐步形成自己的想法。这个过程当然是很琐碎也很不容易熬过的。毕竟,很难说什么时候可以看到一个具体可感的结果,因此许多人宁可花一个下午背单词(因为肉体劳动能让人有充实感…)也不愿意再回头看看,四处想想。很困难,然而Q是不多的能坚持下来的客户中最刻苦和最积极的一??有所触动,终于能够成功的??,他在了解和??好好准备一番然后再战。从他的身上我们可以

英国留学签证攻略 

澳洲初高中留学攻略 

CCTV央视网牵手留学e... 

新西兰地图,新西兰大... 

英国G5精英大学Off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