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印象中,美国留学申请总结多是申请很成功的朋友在写。相较而言,我可以算是申请的loser了,申了8个项目,只有两所是所谓名校吧。目前的结果是2个录取,2家pending(估计是默拒,我也没有写信去问),其余全被拒。但即便是这样,我仍然觉得自己的申请过程有值得分享的东西,经验也罢,教训也好,希望写出来,对自己是个整理,也能够让相似的朋友有所借鉴。不过我不打算按照比较常见的申请总结来写——背景+结果,而是想把自己这将近一年的想法都写出来。
最终结果:三所录取,其余都是拒信。
简单介绍背景
09年本科毕业于whu新闻学专业,其间在韩国中央大学交流半年,分别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和畅游(搜狐游戏)实习过半年不到的时间。毕业后在北青旗下一家周报工作,2010年4月决定申请后辞职,赋闲了三个月准备GT。6月结束G,7月结束T后,开始soho,主要在做福布斯项目。做过一些志愿者工作,主要是08年至今的WCS志愿者,与09年和10年Siggraph Asia的志愿者。
GPA没算过,按whu算法应该有3.10+。
无哲学方面推荐人。3位推荐人分别是本科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夏倩芳教授,选修课文学原理老师唐铁惠教授,以及当时在中央大学做客座教授的Cheolbae Son教授,当时选修了他教授的韩国历史与文化,他现在延世大学教学。
G:790(Q)+540(V)+3.5; T: 24(L)+28(R)+24(S)+28(W)
个人认为,这些数字和描述对之后的申请人没有什么用,所以看过就算。
个人对待这些东西的态度是,尽量高尽量好,但不必一味求高,只要无短板就好。这里解释一下我所说的短板,譬如我要申请某个项目,通过TGC和项目页面对其要求有了大概了解,如果对方要求G的verbal至少600以上才有竞争力,而其他方面我都与要求差不多或高出,那么我的G就是一个短板。Leiter Reports上一篇关于录取的文章下,有很多学校负责录取的老师的回复,如果你某一项很不好,那么学校对于其他项的要求就会更高。就我这个情况,G不够,那么就需要更好的writing sample或其他东西来补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