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有一个很流行的说法:“挣在美国,住在英国。”意思是说美国商业发达,于是一个挣钱的好地方;英国环境优美,是一个享受生活的好地方。英国环境优美,空气清新,大多得益于英国良好的环境保护,而英国良好的环境保护又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国人具有生态保护的日常生活习俗。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的形成总是以它特有的自然环境为基础,又反过来影响着它的自然环境。英国是一个小岛国,其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工业发展又比较早,因此整个民族就形成了与之相一致的讲究实际、不尚虚华、崇尚科学的风俗习惯;而这种不尚虚华、崇尚科学的风俗习惯又反过来影响着这个民族的自然观,进而影响着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可以说,英国民众生活的方方面面的习俗几乎均对环境保护起着积极的作用。
英国民众的饮食习惯对环保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英国民众的饮食不尚浮华,不像我们中国人动辄好多道菜。他们一般的正式宴会也不过五六道菜,包括一两道凉菜。两三道热菜(主菜),一道汤,一两道甜点;一般家庭正餐只在晚上,也不过三四道菜,其余为快餐或早餐。快餐一般只有一个汉堡外加一杯咖啡或其它饮料,较奢侈的也只不过是一顿肯塔基或麦当劳之类的快餐;早餐则更简单,无非是面包(或麦片类食品)加牛奶,讲究的再加上鸡蛋和火腿肠。而且他们的进餐方式是分餐式的,类似我们的自助餐,各取所需,决不会取食吃不了的食品。这种饮食习惯既卫生健康又利于节约自然资源。加上西餐用刀叉,不太适合用一次性餐具,也很利于环保。
更重要的是,英国人的饮食内容十分有利于野生动植物的保护,有利于环保。首先英国人忌吃野生动物,一般只吃家畜家禽的肉,甚至只吃海鱼,连淡水鱼都不吃,英国湖泊众多,在所有的湖泊江河里均有大群大群的淡水鱼和野鸟,但没有一个英国人会把它们和食物联想在一起,更不会有人起偷猎为食。这种饮食习俗很利于野生动物(包括河、湖鱼)的保护。另外,英国人还有一个“懒”习惯,一般只吃商店里卖的水果,不愿吃不是农场专门种植出来的水果。街道两旁、山坡洼地、甚至家居花园中生长的果树,果子成熟后,除非有个别东方人去品尝,一般都会烂熟后落在地下化成肥料或被行人踏成烂泥,英国人一般都不会去问津,更不会有人连果树一块挖走居为私有。再者,英国人的“懒”还有一个好处,他们乐意买加工好的成品,很少买粗加工的或未加工的东西,肉是剔骨切片(块)的,鱼是剔刺切片或已带面托的,蔬菜也是净菜,这样从食品中剔除出去的东西可以统一处理和利用,可避免对环境的污染,也节约水源。另外,英国人吃东西不尚大,买水果、蔬菜或肉禽类均不挑检大个儿的,而更愿意选个头是自然生长的出来的尺寸。在英国市场上很少能见到像我们国内出售的那么大的苹果或香蕉,那里畅销的水果、蔬菜的大小一般只有我们国内出售的水果、蔬菜的二分之一或四分之一大,这也从根本上抑制了果农或菜农盲目使用化肥催生水果或蔬菜的热情,抑制了化肥的使用量,很利于环保。
再者,英国人的卫生观也很利于环保。他们对垃圾有明确的分类,他们对一些化学物质及产品保持着高度的警惕,环卫工人及普通公民都会及时地将塑料袋、电池之类有害自然的东西捡拾、收集起来,分类装入垃圾箱,由相关部门统一处理;落叶、枯枝、落果乃至鸟类粪便,如果不影响行人行走,英国人往往不以之为脏,往往听之任之,随它们散落在草坪、树林乃至林中小道上,任其化作肥田之物。这样既节省了打扫的人力,又有利于自然界的能量循环。
英国人还有一个有利于环保的观念,即不浪费食品,每餐饭前,信仰基督教的人均会进行饭前祷告,感谢上帝赐予的一餐一饭。这种仪式使英国人形成了一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即每粒粮食、每一片菜叶均是上帝的赐予,决不能浪费。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吃饭时仅取自己所需,即便是吃自助餐也不会多拿。如果有剩菜剩饭,他们也会想尽办法,或在后花园建立“鸟站”喂食过往的野鸟,或驱车去附近的湖泊江河,用剩菜剩饭投喂鱼、鸟等动物。这样既避免了剩菜剩饭造成的环境污染,又有利于鱼、鸟等动物的生长,还有利于人们节约粮食蔬菜资源。
(编辑:Jack,Charlot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