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为生活意义焦虑,来加拿大后为生存奔忙。这是很多华裔移民的生存状态。能省就省,只买生活必需品;怕无事出街小破财,却辜负良辰美景;用抱怨和对国内生活的美化回忆,来表示对现实的不满。“生活质量”对不少来说简直是一种奢谈。但如果不是为了活得更好,移民做什么
“你好吗?”大家见面总是问这个问题。一般的回答都是:“好。你呢?”另一人答:“好,谢谢。”真的好吗?或许真的很快乐,日子令人满意;或许是不如意事常八九,能与人言无二三。
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反省总结自己的生活,除了关注工作和挣钱外,生活质量也非常值得重视。
记者查了关于“生活质量”的很多提法,发现它与生活水平、心态和健康都有关系。在各种各样的评比中,温哥华的生活质量都名列前茅,总是在前5名之内。而北京的生活质量则在100多名。在世界上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城市,在生活质量排名很高的地方,我们有理由好好地生活。除了要生存下去,还要过得有品质。
记者采访了几位移民对生活质量的追求和感悟,请大家一起分享他们的故事。
注重细节追求完美
Helen住的是高层建筑,从她家的落地玻璃,可以看到远处的雪山,还可以欣赏花园的美景。下班回来后,她喜欢让音乐充满房间。厨房里的柜子下,装了音响设备,可以边做饭边听音乐。厅里、卧室里也装了不同的音响设备,可以听不同风格的音乐。
赏心悦目的家
买了这个房子后,Helen就把屋里的电器全换了。朋友说她浪费,电器全是新的,有必要换吗?她觉得有必要,因为这些电器的外形和功能都不符合她的喜好。把原来的全套家电卖给别人,她自己买了喜欢的电器,包括别人看不到的洗衣机、干衣机。“关键是自己喜欢,自己感觉好。”她说。
家具和摆设,每一件都是她精心淘来的,赏心悦目。餐桌是透明玻璃的,下面有格子,可以放不同的装饰品。椅子一只白、一只黑,间隔放置,餐桌上的餐垫非常漂亮,是藤制的,深色的餐垫上还装饰金线和银线。金线的对黑色的椅子,银线的搭配白色的椅子。餐桌上的吊灯则像是倒过来的蜡烛台。
爱逛家具店配饰店
Helen喜欢逛家具店和家居配饰店,看到合适的就买下来。她爱去温哥华市中心的一家配饰店,那里的东西比别处贵,但好看。比如说,一块餐桌垫,别处是4 元到5元一块,这里是12元一块,她还是会买。多花几块钱买自己欣赏的东西,心里感觉舒服。“要不那么辛苦赚钱做什么?”她说。
家具她喜欢实木的,质量好的,不喜欢简易的。她告诉记者,有些实木家具在打折时卖得很便宜。她买东西不急,慢慢找。有些需要订货,几个月她也愿意等。
她的家总是很整洁。来过她家的朋友,总会很惊讶:“你怎么把家搞得像样板房一样?”她的秘诀是:把没用的东西扔掉,把暂时不用的东西收起来;东西用过后放回原处。
缺钱只是借口
谈到很多人不注重生活品质,为了省钱,能对付就对付,Helen的看法是,缺钱只是借口。对生活越有目标,工作就会越努力。她也承认,在加拿大生活会比在国内难一些,但也机会可以把握。工作一定要努力,在别人付出80%努力时,如果你付出100%的努力,你的回报就会很大。
她自认不是钱多得不用愁的那种人,怎么平衡存钱还房贷和享受生活之间的关系?她说:“存钱是必要的,但不能为此失去自己的生活。”在她看来,人不知未来会发生什么事,如果忽然不在了怎么办?人是为房子而活吗?“人就这一辈子,不能让生活没趣味。”她说:“钱是赚来花的,开心最重要,不是存款账户上多两个零才开心。”
注重生活细节的Helen,对吃也讲究,觉得别人的厨艺比自己的好,所以她常常在外面吃,在家做是主要是煲汤。比如,乌鸡、高丽参、南枣一起煲就很好。来自广州的她,觉得女人不能缺的是汤水,喝汤脸色才红润。穿的方面,她过去喜欢穿斯文的衣服,配高跟鞋;现在喜欢穿舒适的衣服。
她现在经常运动,爱打壁球,因为可以不受天气影响,而且不太闷。
她希望自己以后能每年有时间旅游一下,有一个月的时间去玩,接触不同的文化。
“我是有追求的人。”Helen这样评价自己。她在意生活的点点滴滴,也享受细节为生活带来的美好。
心态好才能活得好
在温哥华华裔社团活动中,人们常会见到韩燕。她总是精神饱满,衣得体,挺干练的样子。
移民温哥华十几年的韩燕,来自北京,在国内时是国企的经理,从来没尝过缺钱的滋味。
到温哥华后,按她的话说,“从天上落到了地上,一切从头开始。”钱带得不多,不会开车,语言又不通。像很多新移民一样,韩燕经历了心态归零和一些不如意后,慢慢适应了加拿大的新生活,现在不仅可以讲广东话,英语也可以交流,还能跟西人谈生意呢。现在,她跟朋友合作做生意,对前景很有信心。
自认是热爱生活的人,也活得很坚强。朋友说:“就是把韩燕丢在沙漠中,她也能过好。”她觉得在移民生活中,精神状态很重要,心理健康,生活质量才好。
煮面也要发挥创造力
韩燕懂得享受生活的细节。即使是煮一碗面,也要煮得可口。放点虾皮、榨菜、放点儿香油、花。“煮面也可以发挥创造力,放点味曾汤、花和紫菜,就是日本面了。”她说。
即使没有山珍海味,她也可以把普通的材料化腐朽为神奇。比如说,普普通通的黄瓜,切成丝,可以做凉面;拍了可以拌凉菜;切成片,可以加上木耳、肉片炒成木须肉。
她是满族人,家里生活讲究。即使在国内最困难的年份,她家的餐桌上,也总是摆四菜一汤。朋友看到,就说,你家天天过年啊她回忆说,不过是简单的材料,花样翻新做出来的菜。大白菜加上干虾做成汤,白菜帮可以醋熘,白菜叶可以切成丝凉拌。
韩燕在做菜上也是一把好手,去她家吃过饭的朋友赞不绝口。
记者第一次在一个场合见到她时,她正在神采飞扬地跟朋友分享红烧肉的秘方:买来五花肉不要用开水冲,洗的时候泡一会儿就行了。把肉放到小砂锅里,放上头抽、多放些冰糖,用小火炆一会儿。再放半碗开水进去,小火煮到汁包肉,就可以了。肉差不多做好时,放一小杯酒进去,将锅盖盖上一分钟就好了。她说:“肉是发亮的,弹性好,可好吃了。”
喜欢做美食,也喜欢收拾家,韩燕看到家里人舒服,就很满足。对朋友她也喜欢帮忙,有时出钱出力,还吃力不讨好。女儿提醒她别被人利用了。她说:“当被别人利用时,说明有利用价值。利用价值就是人生价值。”
韩燕的前夫,在刚和她离婚后中风了,住进了养老院,她本来可以不管他,但却天天去给他送饭。“一起生活了几十年,没情还有义。”她这样说,没任何关系的人还会做义工照顾别人呢。
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现在,前夫住在老人院,整天好吃好喝的,她还给他买衣服,穿得也精神。她的想法是:“善待别人就是善待自己。”
闲暇时间,韩燕喜欢看诗词,她说:“我喜欢毛泽东的词。大概是因为满族人性格吧,喜欢大气的东西。”
喜欢诗词中国歌剧
她自己早晨心情好时,也会写一首散文诗,会注意格律平仄。她还喜欢看芭蕾舞、中国歌剧。她说,等自己真正老了,她想学画画,“这是我未完的梦。”她说,有些老年人还读博士,很可敬。她也喜欢看好的电视剧,时下热播的有文化底蕴的片子她会看。
好工作是生活品质的保障
李先生虽然来温哥华不到5年,但非常适应这里的生活,这跟他一来就有好的工作有关。他是在欧洲留学的,毕业后由欧洲公司派到中国工作,后来才移民温哥华,还是与原来的公司合作。
收入不够欠安全感
“好工作是高品质生活的基础。”他说,因为好工作能给人满意的收入。在他看来,收入在保障生活质量的各种因素中占了七八成。很多新移民觉得过得不好,就是因为收入不高,没有安全感。
曾在中国大陆、欧洲、北美生活过,他怎样看待世界各地人的生活质量?
欧洲人生活质量最高
李先生说,欧洲人的生活质量最高。欧洲国家有上千年的历史,经济发达,人们心态平澹,虽然上进,但不急功近利。他们心态健康,处理事情有条不紊。
让李先生推崇的是欧洲的教育机制,比北美的更完善,还有各种的专业培训。国民素质高,很多人敬业而专业。
在他看来,中国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曾走过大的弯路,现在发展速度非常快,大家很努力,但太急功近利,投机心态重,为了上进往往要付出健康的代价。他觉得中国人的生活质量不高。
投机心重 健康代价大
对温哥华的生活,李先生很满意,觉得环境的舒适程度比中国高多了。他的小女儿还年幼,他和妻子每周末都带孩子出去玩,该去的地方都去了。平时就带孩子在家附近的公园玩,喂鸟吃东西。孩子为生活添了很多乐趣,但太累了,他需要和妻子轮换休息。“等女儿上了日托班,我们的生活质量会提高一些。”他说。现在,一有时间,就希望能多睡一会儿。
李先生在工作之余,有很多爱好,喜欢看历史书,玩模型,看航展,参加古董拍卖会。他喜欢收藏,从小就收藏钱币,对别的收藏也感兴趣,自信有一定的真假分辨能力。他觉得温哥华假古董太多,主要是回国淘宝。
生活健康质量才好
身体健康是生活质量好的一个基本要求。怎样才算健康呢?怎样才能使生活更健康?记者为此采访了环太平洋中西医结合亚健康研究会会长吴小琦博士。
别把“累”不当回事
在日本获得中药药理学博士学位的吴小琦告诉记者,曾经有一个不到30岁的女士来咨询,主诉就是累。西医检查也仅仅是血糖有一点儿高,血脂有一点儿高,她内脏脂肪高,体重超标。在医生看来,这样的血液检查指标都没有开药的依据,回答只能是回家注意饮食,多运动。那位女士说:“我走路都费劲我还能运动吗”吴小琦说,这就是典型的亚健康。
通过了解,吴小琦知道她的饮食出了毛病。每天以速食、汉堡包充饥,很少吃蔬菜水果,以可乐当饮料,饮食不平衡再加上熬夜看电脑、不注意休息已经10余年了。身体里面的细胞的更新需要充足而均衡的营养,可想而知她身体里面的细胞已经长时间得不到充分的更新了,一群老弱病残的细胞支援一个躯体,能不累吗?
没病不等于健康
“简单地讲,亚健康是位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过渡现象。西医学检查结果稍微超过正常指标,但是没有明显症状。或者是有明显的主观感觉不适,但是检查结果正常。两者都可以称之为亚健康。”吴小琦说,如果在亚健康状态时就採取积极措施并解决问题,可能还会回复健康状态,而如果不注意,就会转化成疾病,最后导致死亡。
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是这样的:“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不虚弱。”
世卫组织提出衡量健康的十项标准是:精力充沛,能从容不迫地应付日常生活和工作;处事乐观,态度积极,乐于承担任务不挑剔;善于休息,睡眠良好;适应环境,应变能力强;对一般感冒和传染病有一定抵抗力;体重适当,体态匀称;眼睛明亮,不发炎,反应敏捷;牙齿清洁,无缺损,无疼痛,牙龈颜色正常,无出血;头髮有光泽,无头屑;骨骼健康,肌肉、皮肤有弹性,走路轻松。
他说,根据以上标准,我们中的大部分人其实都不属于健康状态。仔细想一想,我们周围有几个健康的人呢?然而这类人又不属于疾病状态,但结果是他们必然加速走向疾病。
健康生活方式重要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用四种方式走出亚健康状态。一是适当运动,二是充足的睡眠,三是良好的情绪,四是全面的营养。
吴小琦说,在这四个方面中,营养是最重要而又最不容易做到的。我们人体的所有细胞,总共有70兆以上,每天平均以1%的速度在更新,也就是说大约每天有 7000亿个细胞死亡,同时又有7000亿个细胞重新产生。
而重新构成细胞的原料从哪里来呢,当然是“吃”。一些直接的和间接的原因导致人类的营养状态下降,直接产生的影响是我们的细胞每天在更新时遭遇到结构不对、种类不足、数量不够的困境。而这些对人体的慢性影响,却不能很快表现出来。
由于我们人体有代偿能力,可以不断适应这种饮食成分不足的缺陷,但是这个代偿能力是有限的,一旦超过这个能力,亚健康的表现就出来了。如果再不注意,就表现为疾病了。
“上医不治已病治未病。”吴小琦说,对这个问题,我们祖国医学其实早在2000年前就有论述。他说,早期发现并解决潜在的身体问题,是我们改善亚健康、向健康方向努力的唯一方法。
(编辑:a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