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申请的是加拿大经济学(ECON)和应用经济学(Applied ECON),因为个人原因,选校全在安省以及附近,一共6所。
申请结果:
Offer:
Applied Econ:Guelph
Econ:Carleton
Ad:全是Econ
McGill Ottawa Concordia
Rej:
Toronto
周四收到的TRT的Rej,大概两三周之前Martin (Coordinator)发邮件问我没有funding愿不愿来,我不置可否。于是Rej就来了。周五收到了Ottawa的大概是个ad的东西,今天收到了McGill的纸质,说过段时间还有个package寄过来。
下面,来做个小小的总结吧。
一、GRE、IELTS
我09年初去western交换两个学期。10年5月回国,休息了两天,开始继续回学校上课,7月和大家一起期末考试。10年暑假开始GRE。8月31的AW。9月初开学,一周9门课(其中有中微中宏这样的关键课程)。从开学一直到10月23日,一直都在专业课+GRE并行中。课间、放学坐公交车回家的路上,包括部分上课的时间,都在刷红宝,每天其实大概只有3-4小时来准备GRE。从7月末到考试,满打满算3个月,还没有扣除AW的时间。这里想说的就是:GRE、托福雅思,准备时间越短越好,GRE不超过半年,托福雅思不超过3个月。给自己一点压力,不然在这些tests上拖得越久,耗费精力越大,越得不偿失。考完后回家翻论坛才发现是05年的题,根本没看过,堆堆很淡定地关了电脑,去上海逛世博了。逛到快回家那天,噩耗传来,要重考。我当时那感觉就是:怎么GRE就是阴魂不散那!!!更可怕的是一查日历,发现报好名的雅思和GRE重考是同一天。于是赶紧改成1个星期后。这一个月里看GRE和之前比更少了。可怜的雅思被我无情地忽略。然后我来纪念一下我最最crazy的一个星期:11.20周六:GRE;周二、周三、周四:每天一门结课考/期中考;周五:德勤面试;周六:IELTS。雅思我终于在最后一周抽空做了个剑7以示诚意。
12月中旬,两个成绩差不多同时出来。GRE550+780(撞墙)+3.5,雅思L7.5R7.5W6.5S7任一单项高个0.5,就能7.5了,怨念啊。安慰自己:都是浮云。于是,又淡定了。
二、选校:
这部分我是很失误的。
我开始选校已经12月了。这是不可饶恕滴。不过幸好我对安省及附近的学校都有了一定了解。而且鉴于我BF的原因,我只能把选校局限在这个区域。于是一大片学校都不用考虑了(呜呜,UBC)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我所了解的一些学校的econ。我曾经问过western的econ dept的coordinator,他认为比较好的,建议我申的program有:Toronto、Queens、UBC、Western、McMaster、Guelph。不建议我申Windsor,不知道为什么。
Toronto:显然是top的,但是相当难申,GRE是必须的,对Q部分有要求但只要你是个中国人,考了Q,都能达到。要求中宏微、计量、经济学说史。分Doc Stream和Regular Stream。Doc全奖,Regular无奖,但能拿TA。
Queens:与多大UBC不相上下。要套磁。众所周知这所学校不太招国际生。我竟然就傻傻地没申!后来对它无限向往,只是已经晚了。
McMaster:Econ相当小,招人也不多,但质量不错。在Health Econ、Public Econ方向比较强。
Western:Master是doc stream的,毕业后基本都要PHD,很好的program,但我不想PHD,所以没申。——其实主要是离BF太远了。
Guelph:Applied Econ比较强,曾看到过全球排名44的(浮云浮云)。但我问给我写推荐信的prof,他说这是个‘very strong’的program。Funding丰厚。如果是本地生,出来工作非常好找,但是国际生相对会难很多。Econ不是很了解。但根据western的coordinator的话,这也是个不错的program。
Carleton:它的Econ不在social science,而在public affairs——这是个非常强的院。它里面还有一个public还是politic econ的,这个项目很强,出来基本全进政府——当然与国际生木有任何关系,除非你拿到PR后再去。受这个项目影响,econ也非常强,偏重policy。
Ottawa:department很新,项目一般。但coordinator人真好!
McGill:学校好,吸引的prof就资质高一点。但program本身并没有学校这么耀眼。
安省魁省外就不太了解了。UBC肯定是可以和多大相比的。Alberta我曾无聊做过预申请,它两小时后就发邮件让我正式申请。另外Alberta的applied econ非常不错的。
我最后选的有Toronto、McGill、Guelph、Carleton、Ottawa、Concordia。我其实对自己没啥信心,而且非常怕自己定位太高没学校要,所以就选成这样了。但其实我应该再申个Queens的。学校又好,又离我家GG近。
三、申请:
这部分实在没什么典型性,我整个过程木有套磁,最多跟小米发了很多邮件。不过有几点还是可以提醒后来人的:
1、推荐信
我想我最大的资本就是在western的那两个学期。如果大家能够出去交换,一定一定不要光顾着玩,我玩得也不少,但是各种考试还是很认真对待的。我在western的成绩都很漂亮,有三门课都是课上第一的,尽管我没有相应的prerequisite。如果你实在不想很努力,那么挑容易拿高分的课程也行。但一定要有几门课跟着比较牛的prof,并且认真学着,最后问他要推荐信。最后有三位prof愿意帮我写,一个多大毕业的,一个Stanford毕业的,还有一个是个小头儿。我要了后两个的。虽然不会特别strong地推荐,但是相比于国内自己写写的推荐信,还是非常有含金量的。
2、关于QY,中宏中微
很多人因为没有按加方要求修过中微中宏,被分到Qualifying Year。其实这是可以避免的。
根据我的体验,国外所谓的intermediate micro,其实就比国内的micro多学一点点,学得细一点(至少我们学校是这样的)。别以为有什么高深的数学,本科阶段没有这么高的要求。而我在国内学的一门课,名字是中级宏微观,但实际上已经介于高级跟中级间,并且涉及到一些graduate阶段的东西了。但是它就是叫‘中级’,而且只上一个学期——一般加拿大规定中级宏观中级微观要各上一年。我实际上也不符合直接读master的要求。我就把课程描述做了一下,告诉他们我学了什么。最后没有学校让我念QY。
这个不只适用于econ中。如果有别的专业也有相关要求你没有达到,仔细研究一下,看看自己是不是有可能通过解释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比如转学的同学,你可以对课程描述做一些小小的处理,使之接近于国外学校的课程描述或者要求,这样能够转的几率更加大一些。
3、PS
这个是我拖了很久的,我觉得很不好。虽然终稿很满意,但费了很多时间。我的感觉是,初稿尽快完成,然后每天把它看一两遍,修改一下。过个一周,自己改好后,给native改改。这个每个专业不同,每个人也不同,大家也有很多经验在版上了,我就不说啦。
4、成绩单等
这些东西搞得越正式越好。如果学校没有专门装成绩单的信封,就自己去学校纪念品店买最好的。包括推荐信,也要最好打印在学校的中英文抬头纸上。
四、等结果
等结果相当痛苦啊。每天刷邮箱,骚扰小米,骚扰coordinator。有几个心得跟大家分享一下:
1、如果骚扰小米无果,不妨试一试coordinator。他可能会掌握更多信息,并且直接接触到,甚至就是committee的人。即使他不能帮你,他也会帮你转给相关的负 责人,负责人收到coordinator的邮件一般会认真对待的。
2、如果你收到一个较好学校的offer,但你可能最心仪的不是这所,或者你想要获得更多的funding机会,你可以试着用你的offer push下。
当然,你决不能用三流校的offer push一流校,那会适得其反的。比如push多伦多,至少要用McMaster吧。用词也要有点技巧,千万不能让人家感觉你是在threaten,而是诚恳地希望得到他们的消息。比如“我已在什么时候收到某校offer,deadline是XX时候。但是我非常想去你们学校。I would appreciate if you could let me know your decision. ”如果他们给你offer你肯定会去,你也可以说明。
3、如果在等结果的过程中,最后一个学期的成绩出来了,如果成绩足够好,你一定要更新给小米,哪怕是电子版的。只有Toronto不接受这种unofficial的成绩单,其他我扫描了发过去,小米都给我更新了。而且没有敲章,没有中文版,直接一张英文的。
4、等的同时要开始准备签证了。
(编辑:Ada)